目的地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中文沧海--文苑桑田文萃 >> 正文
师以为范 诲我后生——忆穆崇栻先生二三事
2013-11-07 13:11 丁春勇   

师以为范 诲我后生——忆穆崇栻先生二三事

陈学波

1960年暑期,我考入天津师范学院中文系本科。四年的大学生活,有许多难忘的记忆值得回味。如今,年届古稀,倍加体味到母校哺育自己所蕴涵的营养与价值。

当年,天津师范学院(八里台校区)南楼的一楼是图书馆,二楼是中文系的教室,后来迁至东楼上课。其间有许多老师给予我们难忘的教诲,留下深刻的影响,诸如李厚基、陈玉璞、吕仰周、龚继华、穆崇栻、安守礼、徐光震、王锦泉、姜东赋、薛儒章、庞继章、季泽昆、王文敬等老师,各有特长,印象颇深。

先生们的言教身教,赢得学生们的爱戴和景仰。他们治学严谨,功底扎实,传道授业,尽职尽责,师以为范,诲我后生。回首当年难以尽述。这里,仅就我和穆崇栻老师的一些接触,说几件令我终生难忘、对我影响较大的往事。

1962年初春,我附庸风雅,一时心血来潮,胡诌了几句诗,按照“六六七六”的字数填了两段词,便贸然冠以《西江月·春》之名。后来,有一次写作课需交习作作业,体裁不限,我想偷懒,便拿这首所谓的词《西江月》交差了。没想到辅导老师宋雪梅很认真,转请古诗文功底深厚的穆崇栻先生审阅。尚未见面更无交往过的穆老师更是认真,写了一满页稿纸的批改意见(见照片),列出五个方面问题,句句切中要害,诚恳指出错误、毛病、不妥和应删之处,并详细说明了《西江月》的填词要求:何处用偶句、那里要叶韵、那里不叶韵、在那换仄韵、平仄咋变通,如此等等,一一具体指明。等作业发还给我时,令我愕然。待仔细看过穆老师另用稿纸写下的批语,我才茅塞顿开,汗颜自责。更令我肃然起敬的是,穆先生依照我的原意另修改填写了一首《西江月》给我示范,并用符号标明每句的平仄、注明叶韵要求,使我有了更明确更具体的学习范本。

我从穆崇栻先生的批改中,体验到为师者的热心质朴、严肃认真、耐心指导、诲人不倦、以身垂范的精神,体悟到为学者应有的严谨治学、一丝不苟、刻苦钻研、博闻广识、实事求是的品格。这一切使我深感敬佩,这种精神品格成为我后来为学从教的座右铭。所以,这份批改文字我一直着意保存收藏,展转至今将近半个世纪,偶一观之,重温教诲,深思自省、感悟弥深。

后来,穆老师给我们上古典文学课,才算正式认识这位曾经书面指导过自己的恩师。

先生是满族人,中等身材,衣着简朴,发稀面润,两眉中间长着一颗圆痣,透过眼镜两眼炯炯有神。其为人谨慎、态度谦和、彬彬有礼,对学生们也是尊重有加。路遇时,五步开外即驻足打招呼,面带笑容,亲切问候。先生授课时非常投入,情感充沛,见解独到,易于激动,经典诗文皆能背诵,擅长通过吟诵表情达意。给同学们印象最深的,是吟诵白居易的《琵琶行》时,“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绝妙意境。穆先生背诵原文、讲授司马迁《报任安书》、韩愈《祭十二郎文》时,那种“独郁悒而谁与语”的沉郁顿挫、激昂慷慨的震撼力,那种“言有穷而情不可终”的情真意切、荡气回肠的感染力,至今仍萦绕于耳、感受在心。这也潜移默化地影响我,养成了备课时尽量熟读乃至背诵课文的习惯,讲课时则力求成竹于胸、激情投入,注重通过朗读强化诗文形象、境界,声情并茂,加深理解,教学效果明显增强。

毕业前夕,下校实习,我任一个初中班的助理班主任。恰巧,穆崇栻先生是我们这组的带队老师,又给予我许多具体指导和帮助。在经历了紧张的准备后,我第一次站上讲台,所讲的内容是李白的七言绝句《望天门山》。总共四句28个字: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整个教学步骤、各个教学环节,都作了相应设计安排。初登讲台,开始还真有点紧张,手足无措,顾此失彼。等稍微镇定之后,就轻松多了。自以为短诗名篇,烂熟于胸,朗朗上口,学生又积极响应、主动配合,便信心倍增,尽情发挥。在讲到第三句时,我便即兴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M”图形,青山对出,直观形象,内心十分得意。

然而,等到评课的时候,在鼓励肯定之后,穆老师对我的“得意之作”提出了严肃批评。大意是:你备课时设计“图示法”这个教学方法了吗?教案中写上这个教学环节了吗?你考察过天门山是这个样子的吗?一连串的问题,让我面红耳赤、哑口无言。

当时,他讲的两点意见,对我极富启迪,使我受用终生。我记得是:

第一、教师要对知识负责、对学生负责。不能想当然、随心所欲,轻易脱离教案讲课。

第二、语文教学要讲究语言直观,要教育学生学会通过字词语句来理解、感知相关事物。

走上教育岗位后,我时刻牢记这些师训。备课时详查资料,不敢臆测,务求有据。讲课时力求语言生动形象、富于启发性,在执行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因势利导、适当变通。

后来搞师资培训工作,通过学习研究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和工作实践,更加认识到语言直观对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的意义。恰当生动的语言所描绘出来的形象、场面和情境,有更广阔的形象思维空间,能够引导训练学生展开丰富多彩的想象,为其创造力发展奠定基础。所以,教师不要轻易用不确凿的物象来误导受众或束缚学生们的想象力。

斗转星移,时光流逝。随着年纪阅历的自然增长、实践经验的日益丰富、思想认识的不断提高,我愈加感谢恩师们当初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指导,愈加怀念在母校求学时所经受的那些教诲。谢谢先生!谢谢母校!

(陈学波,1964年毕业于我校中文系。曾在天津29中学、南开区教师进修学校先后担任语文教师、教务主任、副校长。1989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教师称号;1995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全国中等师范教师三等奖。2002年在南开区教育中心退休。)

(下图为1980年代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教师合影,后排右四为穆崇栻先生)


图 片: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澳门新葡官网进入网站官网版官方入口(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 |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 | 邮政编码:300387 | 网址:www.790mm.com | 管理员:李磊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