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中文沧海--文苑桑田文萃 >> 正文
记《中文导报》创刊的缘起和过程
2013-11-05 17:33 丁春勇   


许 椿



澳门新葡官网进入网站现任学工办主任、团委书记张玥老师打来电话,告诉我说要出一本《中文导报》200期的纪念刊,邀请我写一篇东西。我一听,《中文导报》居然已经出了200期了,作为当年的创办人之一,实在是感慨系之。

1986年3月到1987年初,我作为当时中文系新闻专业的教师,兼职做过不到一年的中文系团总支辅导员,负责当时中文系的学生日常工作。

那时候,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刚刚开始,还不作为毕业获得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学生的英语压力远没有今天这么大,所以学生们的课余活动时间比现在多,各种文体活动、社团活动都十分地活跃。尤其是中文系的两个专业,中文和新闻的同学更是全校最活跃的两个专业。

那两年,可以被称为“探险年”,先是1986年3月开始,为了给中国人争一口气,不让外国人先完成漂流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各地的几十位年轻人组成了“中国长江漂流队”,队长是天津海洋石油公司的王岩。中国长漂队是仓促组成的,是在他们得知外国人已经到了长江源头之后,才自愿组织的。他们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没有江河漂流经验,没有任何专业器材,没有上任何保险,没有提前的组织训练。但是他们却冒着生命危险,乘坐最简陋的漂流船只,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竟然只是采用在铁皮汽油桶上绑着轮胎的办法,人坐在汽油桶里,就率先征服了冰冷的通天河、闯过了险峻至极的虎跳峡,以牺牲生命的代价,让几支装备精良的外国漂流队知难而退。他们的壮举振奋了中国人的精神,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勇气和聪明才智。那次的漂流长江和1987年的漂流黄河壮举,至少说明那时候的中国人是充满着阳刚之气的。

为了庆祝中国长漂队率先完成长江漂流的壮举,也同时为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经过长征在陕北会师50周年,当年4月开始,团总支组织全系100多名同学排演了一台大型文艺节目:《长征长江》组歌,模仿的是《东方红》组歌、《长征》组歌的形式,形式上有独唱、合唱、朗诵、舞蹈等。总导演兼编剧是1984级新闻班的刘彬,他上中学时获得过天津市中学生民族器乐的第一名,极有音乐和综合文艺天赋。那几年,中国的大学里正流行阅读《第三次浪潮》和《在历史的表象背后》,西式文化启蒙风起云涌,所以刘彬用了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作为《长征长江》组歌的主旋律,今天想起来,很觉得有些不伦不类,不过当时俺还觉得很好。那台节目时间长达将近三个小时,当年10月在八里台南院大礼堂首演即获得了成功,所有观众一致赞誉,被有关权威人士评价为天津市所有大学历史上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完全首创的一台节目。后来,《长征长江》组歌演出过多场。

为了配合《长征长江》组歌的排练,需要作一定的宣传报道工作,可是当时全学校只有一份报纸《天津师大报》,但是作为全校的报纸,不可能给中文系太多的版面。于是,我就想办一份自己中文系的报纸。

报纸叫什么名字呢?想来想去,当时1985级新闻班有一份班报叫做《新闻导报》,是当时他们班的班主任刘卫东老师带着他们办的。《某某导报》——《中文导报》,这个名字很好啊!于是俺就找到刘老师说,要不你们的班报就别办了,把报名和办报的学生都借给系里得了,反正目的都是为了锻炼培养学生,系里团总支要办一份《中文导报》,刘老师当即欣然同意。于是,我又找到当时中文系主持工作的副主任张学海老师、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卞国华老师,得到了这两位领导的同意之后,到八月底临近开学报纸就开始筹备起来了。

当时找的学生骨干主要有:张奇、刘彬、何欢、黎燕生、徐庆举、胡宏伟(以上1984级新闻)、杨建民(1985中文乙班)、陈虹、李长庆、王昕(1985级新闻)等,一共有十几个人。

当时没有任何办报的条件,也没有后来电脑排版之类的东西。那时候日本的《朝日新闻》中文排版处理系统太昂贵了,全国除了《人民日报》外,就是正式的报社和出版社也用不起,更别说我们这个小报纸。而帝冠、前景、ColerDRAW、华光、方正等等中文排版系统还没有研究出来,到印刷厂铅字排版印刷也花不起那个钱,所以只能办手抄报纸,全部土法上马。但是为了办得像一份正式的报纸,俺借鉴我们当初320宿舍办《枉沣》半月刊和我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做实习编辑的经验,用丁字尺在画板上画出了最早的16开版样图,并且规定了分栏的标准,经过挑选,选择了同学里字体最为工整的徐庆举和杨建民负责抄写,因为这个原因,他们二位也就做了最早的两任主编。徐、杨二位抄写完毕,再由何欢、刘彬、杨建民负责画上栏花、花边等,最后由我负责写上标题美术字。至于采访、摄影、写稿则主要是由张奇、何欢、黎燕生等来做。

经过不到一个星期的紧张忙碌,第一期四版报纸终于出来了,但是这时候还有一件大事没解决,什么事?报头还没有。之所以没有报头,是因为没有找到人写。

其实当时师大有一位蜚声全国的大书法家——余明善先生,余先生擅写魏碑,开始余先生也答应了给《中文导报》写报头,但是后来余先生却病了,不能再去打扰。无奈之下又找到了当时中文系副主任张凤岭老师,张老师也是书法家,擅长行书、正楷,典型的文人字体,在当年天津书法界众所公认。但是和张老师一说,张老师直摇头,说道:“中文”二字太神圣了,再加上“导报”二字,要引导中文系的全体同学,这样的文字岂能由我辈来写?建议你们还是仿照当年《大公报》的先例,从古今书法大家的字帖里边集字吧。于是我们就去资料室寻找字帖,当时中文系资料室里只有柳公权、欧阳询的字帖,但是凑不齐所需要的四个字,于是又找到《毛主席诗词》,终于凑齐了。于是报头题字就是:“柳泽询”。盖第一字为柳公权,第二、三字为毛主席,第四字为欧阳询也。

把报头贴上之后,由张奇拿到天津大学的复印社去两面复印,先印了30份,拿回来一看效果不错,就又加印了100份。于是,9月初,澳门新葡官网进入网站第一份系级(相当于现在的学院)报纸就正式诞生了。

记得当时的第一期报头下边的版权栏写着:澳门新葡官网进入网站中文系团总支主办,发行人:许春,主编:徐庆举,责任编辑:何欢、张奇、黎燕生……

之所以我用了一个“发行人”的名义,是因为学的美国报纸的方式。

不过,我和《中文导报》直接打交道也只有1986年的下半年到1987年初,1987年1月,我不再担任中文系团总支辅导员,也就脱离了《中文导报》。《中文导报》是我和当时的那些同学一起种出来的小苗,但是她的成长却是后来各位老师、同学薪火相传的结果。

后来直接抚养《中文导报》成长的主要老师有:卞国华、张健、郭强、杨东、李静、潘晖、彭诚、吴虹、李蓉、马昕、王熙、张玥等等,还有一批又一批的历届中文系(澳门新葡官网进入网站)的同学,还有大批的一直关注着《中文导报》的中文系(澳门新葡官网进入网站)的专业老师们,我在此向他们致敬。

附记:2003年,新闻专业和广告专业从澳门新葡官网进入网站中独立出来建立新闻传播学院,在讨论新闻学院院报名字的时候,我提出还是要恢复叫做《新闻导报》,当年年底《新闻导报》复刊出版印刷,看着《新闻导报》重新出现,我觉得总算是把《新闻导报》又还给了当年刘卫东老师和1985级新闻班的同学,终于还了这一笔历史欠账。


图 片:无

已添加附件:无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澳门新葡官网进入网站官网版官方入口(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 |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 | 邮政编码:300387 | 网址:www.790mm.com | 管理员:李磊

Baidu
sogou